2022-04-21
2022-04-21
2022-04-21
2022-04-21
建筑工程加固改造
建筑加固分為對老建筑的加固以及對功能改變的新建筑的加固。老民用建筑的加固是指對于達到使用年限,由于自身老化、各種災害和人為損傷等原因而存在安全隱患的結構進行加固。
新建建筑的加固是指對于某些新建建筑由于使用功能發生改變而進行加固,利用碳纖維、粘鋼、高壓灌漿對建筑進行加強加固。
常見加固方法
(1) 增大截面加固法
根據原結構構造和受力的實際情況,選用在受壓區或受拉區增設現澆鋼筋混凝土外加層。適用于梁、板、柱、墻和一般構造的混凝土的加固。當柱軸壓比不滿足要求時,應用較多。該法的優點是施工簡單,應用面較廣,適用性強;缺點是施工濕作業比較長,養護周期較長,截面增大對結構外觀及房屋凈空有一定影響。
(2)置換混凝土加固法
用強度高、韌性好的混凝土材料置換原有結構強度低、韌性差的構件材料,以提高結構的整體強度、剛度和承載力。適用于承重構件受壓區混凝土強度偏低或有嚴重缺陷的局部加固。該法的優點是工藝簡單,占用空間小,不影響使用功能,造價較低;缺點是濕作業時間較長。
(3)外加預應力加固法
采用高強度鋼筋或型鋼,在被加固構件體外增設預應力拉桿或撐桿,通過施加預應力,使體外拉桿與被加圍件共同受力,克服被圍構件的應力超前現象,改變原有截面的受力特征,提高加固后體系的承載力和剛度。
(4) 外粘型鋼加固法
在混凝土柱的四角或兩面包以型鋼的一種加固方法,對于方形或矩形柱,大多在柱的四角用角鋼,并在橫向用綴板連成整體;對圓形柱、煙囪等圓形構件,多采用扁鋼加套箍的辦法。外粘型鋼(角鋼或槽鋼)加固法適用于需要大幅度提高截面承載能力和抗震能力的鋼筋混凝土梁、柱結構的加固。該法的優點:既能增大結構承載力又不會引起剛度較多增加而導致地震作用的增大,同時又能利用型鋼套箍和綴板對混凝土進行有效約束提高混凝土的極限應變和抗剪能力,使結構的變形能力大大提高;如果在框架柱上外包鋼,可以轉變弱柱為強柱,易實現強柱弱梁,亦可部分降低核心柱混凝土的軸壓比;缺點是用鋼量較大,不宜用于60℃以上高溫場所,施工難度大,施工質量難于控制。
(5)粘貼鋼板加固法
在構件表面采用專用結構膠粘貼鋼板以提高結構承載力的加固方法。適用于對鋼筋混凝土受彎、大偏心受壓和受拉構件的加固。該法的優點是:施工快速、現場無濕作業或僅有抹灰等少量濕作業,對生產和生活影響小,加固后對原結構外觀和原有凈空影響較小;缺點是:需要專業隊伍操作,加固效果和施工質量及粘膠工藝密切相關,須做專門防腐防火處理。
(6)粘貼纖維復合材加固法
一種將高強度碳纖維織物或預成型板材通過改性環氧樹脂粘貼于被加固構件表面的一種新型加固方法。本方法適用于鋼筋混凝土受彎、軸心受壓、大偏心受壓及受拉構件的加固;不適用于素混凝土構件,包括縱向受力鋼筋配筋率低于現行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02規定的最小配筋率的構件加固。優點是:輕質高強,一般無需搭接,能適應曲面形狀混凝土的粘貼要求,耐腐蝕、耐潮濕、施工便捷;缺點是使用環境的溫度有限制,且需作專門的防護處理,若防護不當,易遭受火災和人為破壞。
(7)增設支點加固法
通過減少受彎構件的計算跨度,達到減少作用在被加固構件上的荷載效應,提高結構承載水平的目的。本方法適用于梁、板、桁架、網架等結構的加固。優點是:簡單可靠;缺點是:易損害建筑物的原貌和使用功能,會減小使用空間。
建筑物糾偏(又稱糾傾)
指已有建筑物由于某種原因造成偏移垂直位置,而發生傾斜,嚴重影響使用,甚至危害住戶生命財產和工廠生產安全時,所采取的糾傾扶正加固措施,以期恢復其正常使用功能。因所采取的原則與手段、方法與一般托換加固方法有類似之處,故建筑物糾偏國內外有的亦把它劃為托換技術范疇,并作為它的一個重要分支。
建筑平移
是一項技術含量頗高的技術,它把建筑結構力學與巖土工程技術緊密結合起來,其基本原理與起重搬運中的重物水平移動相似,其主要的技術處理為:將建筑物在某一水平面切斷,使其與基礎分離變成一個可搬動的“重物”。其平移距離和方向的不同可以劃分為橫向平移,縱向平移,遠距離平移,局部挪移,平移并旋轉。
托換頂升
指解決既有建筑物的地基需要處理和基礎需要加固的問題以及通過原結構柱子界面與托換結構界面的連接傳遞,能有效安全地將2層以上荷載托起來的過程。